海信投入到营销中的费用高达35.36亿元
■ 法眼财经
文 | 《法治周末》记者 杨代媛
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在卡塔尔举行。在本届世界杯上,中国元素成为亮点,多家中国企业抢尽风头。公开资料显示,本届卡塔尔世界杯官方赞助商有16个,中国企业占了6席。
据全球分析咨询公司环球数据(Global Data)调查显示,目前中国赞助商对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赞助达到13.95亿美元,其中共有四家中国企业入选官方赞助商名单:万达集团、海信集团、蒙牛乳业、vivo。而在众多企业的世界杯广告语中,海信打出的“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”在场外饱受质疑。
这句广告语违法吗?
海信的中文广告语“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”因含有绝对性的表述,在网络中引发了诸多讨论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的规定,在广告中,不得使用“国家级”“最高级”“最佳”等绝对性用语,因此,有网友质疑,“海信的广告是否涉嫌违反了广告法?”
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主任、教授郑宁分析指出,单从内容上看,这条广告明显违反了广告法中的相关规定,然而争议的焦点在于本次广告发布的行为发生在海外,属不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、相关部门能否进行处罚等问题值得商榷。
“但从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理来说,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连接点可以有很多,其中就包括危害结果的发生地。”郑宁告诉《法治周末》记者,尽管本次广告的投放地在卡塔尔,但由于世界杯这样一个超级“IP”在中国有广泛的观众基础,并且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介的转播,这则中文广告必定会被中国观众看到,那么就等同于在中国有一定影响。“所以我个人认为,我国是有管辖权的,并且此条广告明显违反了广告法中的相关规定。”
引发风波后,记者发现海信集团的场边广告已由中文改为英文的“CHINA NO.1 WORLD NO.2”。同时,其在国内社交媒体发布的多条带有广告语的赛事图也已悄然删除。
“世界第二”是真的吗?
事实上,这并非海信集团第一次出现在足球场边,也不是第一次涉嫌广告词擦边。
2016年,海信成为欧洲杯的超级赞助商,当时就把“海信电视,中国第一”的广告语打在了欧洲杯的球场边;到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,他们又将“中国电视,海信第一”设为场边广告词,一时引发不少讨论。
由于该句广告语前并未加定语,网友们普遍认为“世界第二”指的是销量,然而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(Omdia)统计,2022年前三季度,全球电视销量排名,三星电子以20.2%位居榜首,之后依次是LG电子(12%)、TCL(11.7%)、海信(10.1%)、小米(6.5%);从销售额看,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为30.2%,稳居第一,LG电子、TCL、海信、索尼依次排开,分列二至五名,对应市场份额为17% 、9.3%、8.6%、8%。
据了解,奥姆迪亚统计数据以销量为统计维度,即电视厂商的产品完成售卖,到达消费者端的数据,能够反映实际销量情况。
无论从哪个维度看,海信广告中的“世界第二”似乎都不能站稳脚跟。
随后,11 月 25 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问询的投资者回复表示:根据奥维睿沃(AVC Revo)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,海信系的电视在 2022 年 1 至 10 月的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、中国第一。
对于这样的解释,网友们并不买账。毕竟,出货量仅代表生产商出货给代理商(或中间商)的数量,并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售卖。
回到国内市场,据奥维云网全渠道监测数据显示,2022年前三季度,海信系电视在120Hz及以上高刷新率游戏电视市场零售量市占率达到 28.9%,排名第一,领跑行业。然而这样一个单独规格的数据,对于证实海信“中国第一”的地位仍然欠缺一定的说服力。
针对上述争议广告及海外市场规划,11月25日《法治周末》记者发函咨询海信集团相关负责人,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。
“擦边”营销能走多远?
据公开资料显示,海信成立于1969年,总部位于青岛,作为家电企业,拥有海信视像、和三电控股三家上市公司,旗下有海信、东芝电视、科龙、容声等品牌。根据官网信息,其2021年度营收额1755亿元。此外,根据海信家电财报,其海外收入占比,已经从 2016年的 34%,提升至 2021年的50%。
有媒体报道,海信在卡塔尔世界杯的赞助费用估计在 1 亿美元左右。2018年海信作为世界杯官方赞助商,赞助费6800万美元起,加上3000万美元权利使用费,海信在俄罗斯的投入同样接近1亿美元。
然而,赞助全球顶级体育赛事花费巨大,企业当年财报未必好看。
以海信旗下上市子公司海信视像(600060)(600060.SH)为例,海信2018年砸钱赞助世界杯后,海信视像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9.4%,但在随后两年分别实现了41.71%和114.98%的增长。
对此,在海信世界杯营销战略发布会上,海信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庞静解释称:赞助究竟值不值,原本就不是一笔计较当期投资收益率的经济账,而是一条漫长的征途。
随着2016年海信走进国际足球赛事的赛场,其国际化战略也相应加快脚步。当年,海信甚至喊出“未来3年,海信要做到海外市场销量大于国内”的口号。
近年来,海信不断加大海外市场营销投入,其海外市场逐步扩大。海信官方披露,2016年到2021年,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%上升到59%,海外收入从196亿元增长到725亿元,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%上升到41%,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%。
海信近些年走向海外的步伐不断加速,但值得忧虑的是,海信的广告风格一如既往地“擦边”。尽管国内相关部门或许并无权限处罚此次卡塔尔世界杯的广告,但也有律师指出,从民事侵权和反垄断法的角度,该广告有违法之嫌。
此外,去年11月,海信子品牌Vidaa在微博发布了四张争议海报,直指对手小米。这一宣传不仅没有博得用户叫好,反而被许多网友认为“非常掉价”,引发巨大危机。
除开屡屡翻车的“营销”,海信电视的质量也饱受质疑。截至11月26日,海信电视在黑猫投诉【投诉入口】平台上的投诉高达4771条,其中部分涉及屏幕开胶、花屏、黑线等质量问题。2021年,海信投入到营销中的费用高达35.36亿元,而这几乎是18.51亿元研发费用的2倍。
今年3月,执掌海信31年的周厚健正式卸任海信集团董事长,原副董事长林澜接任。告别了“创始人”的海信,未来的营销之路该如何继续?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参与到世界体育的营销赛道中,海信要想拥有更多竞争力,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责任编辑:李墨轩